來源:四川省彝文學校 更新日期:2020-12-29 14:30
宿舍的同伴是可以有共同愛好的,我們要學會忍讓,不能每一個人的成長環(huán)境都相同,所以當遇到分歧的時候,你要冷靜的對待,不要讓大家傷了和氣,畢竟要一起學習三四年,要學會寬容別人的過失,讓宿舍環(huán)境更加的和諧。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四川省彝文學校的宿舍條件。
4人間,6人間,有獨立的衛(wèi)浴,獨立陽臺,有空調、直飲水熱水器、每幢樓的負一層都有公共浴室、熱水房、商鋪,在宿舍內還安裝了電話、網絡接口、鞋架、毛巾架等。
學校外面離超市很近,旁邊學生也很多,離公交車車站很近,很方便。學校外面有很多的小吃,放假以后晚上還可以出去買買東西,還有網吧等一些娛樂設施。
食堂的保潔和餐具的消毒,各食堂實行專人負責制,做到餐廳衛(wèi)生天天清掃,餐具頓頓消毒。在食品制作過程中,確保生熟分開,洗凈做熟,保鮮保溫,從制作上保證了學生用餐的安全。
學校食堂確實不錯,價格還可以,關鍵是學校的食堂吃著總比外面放心。鍋包肉經濟實惠,味道比外面的飯店好很多,就是人多的時候買太費勁,同時也會注意一些食品的安全質量問題。
涼山州民族干部學校是由1950年4月創(chuàng)辦的西昌軍事委員會民族干部訓練班(1951年4月正式成立西康省西昌專區(qū)民族干部學校),1951年4月創(chuàng)辦的四川省樂山專區(qū)民族干部學校(1960年3月遷美姑縣甲谷區(qū),更名為涼山彝族自治州干部文化學校),1954年3月創(chuàng)辦的中共涼山工委民族干部學校(1960年2月更名為更名為涼山州財貿干部學校)幾經演變合并而成。1978年撤銷西昌地區(qū)建制并入涼山后,1979年5月24日,涼山州委同意原涼山州民族干部學校與西昌地區(qū)民族干部學校合并,合并后單位名稱為涼山彝族自治州民族干部學校。
1985年10月成立四川省彝文學校后,與涼山州民族干部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辦學模式。受四川省民委和涼山州人民政府雙重領導。四川省彝文學校主要職責是中專學歷教育和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涼山州民族干部學校負責對全州黨政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和鄉(xiāng)、鎮(zhèn)基層干部,開展黨的民族政策理論和工作業(yè)務技能的培訓。
學校以“市場為導向,師范為依托,雙語為特色”作為辦學目標,交流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堅持以“寬基礎、重素質、廣就業(yè)”為辦學理念。選擇彝文學校就業(yè)有路。
學校與多所高校聯合辦學,走大中專學歷教育并舉,兼顧本科學歷教育之路。學生可通過成人高考、專升本考試升入高等院校繼續(xù)學習,獲得大專、本科學歷。選擇彝文學校,深造有望。
學校辦學成果贏得了用人單位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樹立起了過硬的教育教學品牌,在四川及周邊省市民族地區(qū)享有盛譽。學校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學校先后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四川省計算機等級考點學校、四川省英語等級考點學校,被四川省民族事務委員會授予“教學管理工作成績顯著”學校稱號,成為一所民族教育窗口學校。
學校的宿舍類型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家庭不好的學生可以選擇十人間,家庭好一點的就可以選擇八人間或者六人間,宿舍的條件差別不是很大,學習好的學生是不在乎在哪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