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第六中學 更新日期:2020-10-27 14:28
每所學校中的招生計劃都是為先學生介紹學校對學生人數(shù)的限制,以及學校對學生的招生要求。不同學校之間對于每個學生所公布的情況是不同的,但是每所學校之間所公布的大部分信息又是需要學生提前去進行了解,就從學校所公布的招生計劃來看,就可以了解到其實招生計劃就是每所學校在今年的招生計劃。
學校自主招生計劃為 73 人,其中招收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不超過學校自主招生計劃的 8%。學校面向全市進行自主招生,適當向六中教育集團下屬學校傾斜。
劉建祥:廣州市中學化學教學研究會會長、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廣州市青年聯(lián)合會常務委員、廣州市中小學教材教輔選用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教育學會理事、廣東省植物學會會員。
嚴開明:廣州市青科協(xié)計算機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信息學奧賽全國優(yōu)秀指導教師,第一屆廣州市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專家。
涂木年: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閱讀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語文板書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曾擔任省高考語文閱卷大組組長,廣州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理事。
孔憲志:廣州市特約教研員,廣東省課程與教學論學會理事,主持的省級以上研究課題 4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在省級以上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5篇,獲國家級一等獎論文2篇、二等獎2篇,省級三等獎1篇。先后受市教科所、市德育研究會、四川少兒出版社等之約,寫了數(shù)十萬字的德育與家庭教育的文章。
竇建波:廣州市先進個人,廣州市優(yōu)秀教師,輔導學生競賽,獲全國競賽一、二、三等獎幾十人。市力學競賽一等獎十多人。在國家及省市刊物上發(fā)表多篇論文,主編專業(yè)書籍十幾本。
廣州市第六中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培養(yǎng)博學多才、有情有義的人是我們的目標。學校建立了“自為互動有效”的教學模式,大力倡導教師、學生自主自立的創(chuàng)新精神,大力倡導師生之間的民主、和諧、互助合作精神和群體意識。學校有一支精通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研究、樂于奉獻、勇于開拓的干部隊伍,他們始終堅持把學校發(fā)展放在首位,始終堅持把“優(yōu)質(zhì)”意識作為管理、教育、團結(jié)師生的第一要義。
學校的很多信息都不一定是真實的,學生最好能夠去學校進行詳細的了解,學生理想中的好學校和現(xiàn)實中始終有差距。因為一部分很差的學校是會進行宣傳和包裝的,讓更多的學生報考了學校,可最后也沒有把學生培養(yǎng)成人才,所以學生要明白了解學校還是要自己親身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