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蘇蘇州實驗中學 更新日期:2020-09-04 15:53
相信大家在找學校以前可能只是聽過學校的名稱對學校其他信息并不是很了解,這個時候大家可以通過學校的官網去尋找學校招生辦老師的電話進行咨詢,因為網上對特殊情況的同學并沒有完整的介紹,只要通過電話咨詢是最快速的了解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蘇蘇州實驗中學招生辦老師的聯系電話供大家咨詢。
江蘇蘇州實驗中學招生辦聯系電話:0512-68089161
1978年,學校定名為江蘇省蘇州中學,成為省內首批恢復的重點中學之一。1979年,學校就正式以“打好基礎,發(fā)展能力”為主題,拉開了新時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進入80年代,蘇州中學積極建構“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新的教育教學體系,大膽地提出了“文理兼通,學有后勁”的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1985年,學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創(chuàng)辦了“大學少年班預備班”,探索對智力超常少年兒童的發(fā)現、培養(yǎng)、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從1992年起,學校開始以“推進特色教育,適應國際競爭”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舉辦了 “初中外語特色班”、“高中國際班”,以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并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歷史的傳承在富有前瞻的思想指引下,愈發(fā)靈動光耀。
這一時期,蘇州中學進一步高舉素質教育大旗,樹立“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的辦學理念,走教育現代化之路,將學校育人事業(yè)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紀。
1995年,《江蘇省蘇州中學教育現代化工程實施規(guī)劃》正式出臺,學校教育改革步入了教育現代化工程的軌道。學校推行“主動學習”教育模式,崇尚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倡導“誠、思、信、勇”四字校訓,堅持一個中心(即“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好的發(fā)展”)、兩個創(chuàng)新(即體制和機制)、三個推進(即教育的“國際化、信息化、集團化”)、四個跨越(即在教育的質量上、硬件上、辦學效益上、師資隊伍水平上的跨越式發(fā)展)。“基礎扎實、素質全面、能力較強、特長明顯、人格健全、社會適應性強”的培養(yǎng)目標在歷屆畢業(yè)學生中得到充分體現,青年才俊不斷涌現。蘇中學子曾兩中江蘇省高考狀元,四摘國際奧賽金牌,數以千計的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發(fā)明創(chuàng)造比賽中獲獎。
進入全球化時代,學校大力推進國際化戰(zhàn)略,努力融入國際教育。學校和日本、新加坡、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十多所著名大學(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和知名中學(如英國倫敦德威學院、新加坡立化中學等)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積極拓展學生發(fā)展的國際通道,每年均有10%左右的學生通過學校的國際合作項目出國留學;2007年又成功引進了英國劍橋國際高中課程。一大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已從蘇中走向世界,在哈佛、劍橋、牛津、耶魯、斯坦福、普林斯頓等世界一流大學的校園中不乏蘇中學子矯健的身影。
學校的集團化發(fā)展是優(yōu)質教育的輻射和延伸。1996年創(chuàng)辦的以初中為主體的蘇州立達中學(2005年改制為國有控股的股份制蘇州立達學校),現已成為蘇州市民首選的初中教育品牌學校。創(chuàng)辦于2003年、位于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的蘇州中學園區(qū)校,以其“多元文化教育”、“地球學習村”、“全寄宿制和小班化教學”、“校園濕地文化”、“對外漢語推廣”等鮮明特色,成為了社會關注的新焦點、學子向往的新天地、國際融合的新典范。目前,蘇州中學集團化辦學已形成“各具特色、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和諧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1997年,學校通過了首批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省級試驗收,2004年,學校被評定為江蘇省四星級普通高中,1999年以來連續(xù)三屆六年被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蘇省文明單位標兵”榮譽稱號。
大家明確了江蘇蘇州實驗中學招生辦老師的電話以后可以把電話保存起來,方便下次咨詢,可以把需要問老師的問題提前整理出來,這樣會大大提供彼此之間的溝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