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勉縣武侯中學 更新日期:2020-08-05 15:35
勉縣武侯中學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資源豐富,受到了學生家長的青睞,而且學校教學資質(zhì)好、師資力量強大、教學設(shè)施完備,是一所受大家歡迎的學校,大家在報考之前,先為同學們介紹下勉縣武侯中學招生計劃的信息,同學們可以多了解下,加油考入自己理想的學校。
勉縣武侯中學招生計劃:600人
1938年,東北軍53軍守處住武侯鎮(zhèn),借第一女子小學校舍創(chuàng)辦東北仁山中學,招初中一班30余人。同期,山西戰(zhàn)地服務團來縣宣傳抗日救國,在武侯鎮(zhèn)城隍廟辦初中補習班1個,次年秋招初中2 班,60余人,定校名中山中學。1941年,中山中學接收東北仁山中學,成立縣初級中學。1942年,縣政府籌款在何營鄉(xiāng)邊寨村南(今勉二中),以乾、坤、巽、兌、艮、震、離、坎為準建八卦型校舍8幢(每幢9間),環(huán)立周圍,中央建三層木樓一棟,名“武侯堂”,縣立初級中學是年秋遷入,更名為武侯中學,冬復名縣立初級中學。
1942年,著名書法家于右任赴川過縣,曾為縣立初級中學寫校牌。1944年冬,校舍為國民黨軍隊占用,學校遷至武侯墓。1946年,又遷回原址。1946年,有8個班,有教職工26人,學生323人。1948年,有9個班,有教職工31人,學生452人。至解放前,畢業(yè)學生共25個班,1200余人。 解放初,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借用初級中學校舍,學校遷至武侯祠,有6個班,有教職工19人,學生260人。
1953年,有10個班,450余人。1954年,部隊遷走,新生回原址(今勉二中)上課,稱校分部;武侯祠為校本部。1956年,校本部改為陜西省沔(mian)縣中學,除招收初中外,始從寧強、略陽、沔縣招收高中生2個;校分部為沔縣初級中學。1959年陜西省沔縣中學改為沔縣第一中學。沔縣初級中學改為沔縣第二中學。1966年“文革”開始后,改校名為“勉縣紅衛(wèi)中學”。1979年校名又改為“勉縣第一中學”。學校從此進入了快速發(fā)展的階段。2016年4月學校更名為“勉縣武侯中學”。
學校創(chuàng)建于1938年,曾名武侯中學,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所較大規(guī)模的寄宿制高中。校園總占地235畝,南北校區(qū)各具風格,綠化面積近4萬平方米,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F(xiàn)有66個高中教學班,學生4000余名。
相信大家看了小編介紹的勉縣武侯中學的招生計劃的信息,希望對正在了解的學生有所幫助。想要就讀這所學校的學生就不要錯過了,時間不等人。上面可以看出學院招生人數(shù)不是很多,學生如果勉縣武侯中學對感興趣,可以多了解一下學校的其他招生信息。